约2800字。2006年高考语文最新题型解析
□朱庆和
(本文字数:2900) 《新语文学习·高中》2006年第9期
一、“正确使用词语”的新题
过去的试题,千般是虚词和实词的近义词选用。而2006年出现了句子(古诗文)、词组以及词合并在一起的选择判断题。例如天津卷第2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_”,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_____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_____,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精妙绝伦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个意象的选择项是对的;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说经历过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比喻经过大风大浪,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再说“积淀”与“积聚”。积淀,既有积累,又有沉淀的意思;而积聚,是“积累”的意思。因此,民族精神只能用“积聚”搭配了。“精妙绝伦”与“完美无缺”:精妙绝伦,景致巧妙得没有能和它相比的了;完美无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因此,用“完美无缺”形容杨柳青木版年画恰当。
[答案]c
二、“名句名篇默写”的新题
名句默写,一般出句、对句为常见题型,2005年开始出现了按照题干的内容要求默写名句的新题。请看全国卷I第13题的第(2)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咸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这是要求根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题干填写名句。
[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古代诗词鉴赏”的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