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00字。
应试作文当以阅读为源
——高考专题讲座
一、积淀
积淀的是题材,而非素材.
素材:未经提炼和言语处理的原始材料;题材:以精美语言表达之后的可以直接运用到作品中去的材料.
皇佑五年(1053年)六十九岁的柳永升为屯田员外郎。年岁渐老,奔波不停,贫病交加的柳永终于倒下了,1055年,柳永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僧寺里含恨而去,终年71岁。殆后殡葬无着,下世凄凉。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幸好几个妓女合金埋葬了他。后来柳永死讯一经传出,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成千上万的妓女自发到他的墓地缅怀悼念,甚至出现阻塞交通,鲜花香纸断市、妓女溅泪成河的境界,成为轰动一时的头条新闻。人间的深情厚意,竟然是在柳永与一群妓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得不说是对社会一种极大的讽刺。奉旨填词,能使千万妓女痛悲至墓前悼念,古往今来,世间独柳永一人也!周子曰:人生得一知己难,得一红颜知己尤难,柳郎竟得天下红颜为知己,夫复何求,夫复何求!
二、联系
随时、及时、常时地将准备的题材与眼前的话题进行联系运用.没有客观联系,必可主观联系.如用假设。抄袭与借鉴的区别:抄袭是全盘的借鉴,借鉴是局部的抄袭.
注意:1.不在一处抄.2.不在熟处抄.3.鼓励抄自己.4.提倡自己抄
三、利用课本素材
学生作文的语言厚度,文化底蕴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作文文化底蕴的养成,固然主要来源于学生日常的广泛积累;然而我们认为,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好了教材中富有文化底蕴的课文素材来锻炼学生,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进行两个方面的思索和工作:一是如何去积累教材中富有文化底蕴的课文素材,二是如何在作文中利用好课文素材。对于第一个问题,许多老师已有很多好的实践和理论论述,足够教学借鉴;对于运用课文素材于作文中去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的问题,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由于对引用的方式方法大家较熟悉,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索的截用、化用和活用三个问题(以下为原型衍申和原型解构)。
一、截用。指对一篇诗文或一句话,在整体理解和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截取其中的几个字词,进行文句创造的方法。
比如学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别荆轲》)这句古诗后,我要求学生截用,有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捧起冰冷的自来水,一如捧起一捧冰冷的易水,浇去心中怯弱,于是得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