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常见名句名篇”考点复习设计
一、考点阐释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1999年、200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删除之后,200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再度将它列为“考试内容”。鉴于复习时间过于仓促,2001年高考语文暂未列入考试范围,但它将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只要对1993-1998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便不难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
1.朝代:例重于先秦和唐宋
1993-1998年高考28条名言名句朝代分布表
朝代 先秦 唐宋 现当代 其他
句数 11 13 2 2
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1993—1998年高考28条名言名句文体分布表
文体 诗歌 散文
古体 2
近体 11
词 1
诸子散文 9
历史散文 2
其他散文 3
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1996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
[1997年]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
[1994年]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996年]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司马光《训险示康》)
[1998年]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
[1996年]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97年]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
(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
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