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个字。
《美猴王》教案设计
福建南安梧桐中学 阿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2、抓住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艺术特色,理解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1、提高文学欣赏的水平。
2、欣赏体会学习猴王敢当大任的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2、抓住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猴哥》,创设情景。待学生入座后,教师导入: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大家都会想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可爱可敬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大家知道这个形象出自于哪一部作品吗?它的作者是谁?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和《西游记》?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代表作是《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的是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历史,第二部分写唐僧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是取经的经过。)这个孙悟空,他还有个外号叫什么呢?(齐天大圣/美猴王)那大家知这猴王美在哪里,他一个猴子又是如何称王的呢?(板书课题)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
1、划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并进行积累(回去抄写三遍)。
镌 juān迸裂bènɡ麋鹿mí瞑目mínɡ石碣jié 涧jiàn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倦神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标记自然段的序号,讨论整理课文的段落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1)石猴出世——开端
(2)山间生活——发展
(3)发现瀑布——发展
(4)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高潮和结局
三、再读课文品味:
讨论:读完了课文,我们对这个石猴的“美”——怎样美?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已有了感性的认识。下面,我们来做一下理性的分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地方并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