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80字。
《我的回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了解一般传记、自传及回忆录的区别和回忆录
    的特点。
    二、让学生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了解孙中山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情感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三、让学生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
    总结汇报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后帮助学生确定一般传记、自传及回忆录的区别和回忆录的特点(本单元提供了4篇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因此,可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传记文学中种类的异同)。
    明确:按照作者同传主的关系,传记可分为传记和自传两种。自传可界定为“以作者本身为对象的传记”,自传绝大多数是采取第一人称。自传与一般传记的区别:从形式看,自传没有传记完整,传记一般记录传主的一生经历。自传由于作者就是传主,因此不可能写出自己完整的一生。从方法上看,自传比传记更自由,主观性更强,客观性相对较弱。传记恰好相反。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作者回忆自己的生平或生平中的某一阶段,它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必然包含自传的成分。回忆录同一般的传记或自传相比,有几个不同的特点:回忆录涉及的生活面一般比较广阔,回忆录同当代社会生活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间上没有很大差距。回忆录的形式极为自由,有些作者完整和连贯地叙述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的经历,也有的回忆生活中的某些互不相干的片段。由于回忆录是作者的亲历、亲见、亲闻,所以一般比较真切,常包含许多轶事、对话和细节。
    二、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了解孙中山在《我的回忆》(节选)中所涉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的地位,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人民在痛苦地哭泣着、反抗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种沉沦的步伐大大加快了。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带给中国人心灵上的创痛,是以往历次对外战争失败难以比拟的。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战后,西方列强以为中国这条“破船”快要沉了,纷纷扑过来,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当历史进入20世纪时,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了北京。这一连串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件,竟发生在短短的五六年内。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的心头。人们再也无法沉默,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开始被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最早提出“救亡”的,是严复1895年的一篇文章。孙中山比他看得更远,1894年在檀香山兴中会宣言里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激动人心的目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