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有26张。内有教案约7540个字,学案约6400个字,课件稿约2150个字。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 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风流人物——四大名著导读》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 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 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 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 如前半部。 
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与此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四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五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前面说到“三代将门之后”的 
九年级语文学案—— 
《智取生辰纲》学案 
一、介绍作者及《水浒传》一书: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全书根据民间流传的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主要通过描写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书中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其中《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至今令人百读不厌。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与此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四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五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 
《智取生辰纲》课件稿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智去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情节简单,因是用古代白话文写作的,通俗易懂,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意上没有太大障碍。只是需要对杨志的经历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杨志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充分地预习课文,设计了导学纲要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