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40字。
18、杨修之死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分析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曹操的〈〈观沧海〉〉吗?其中有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让我们感受到,曹操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可见其博大的胸怀,但也有狭隘与偏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杨修之死》,看个究竟。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请学生复述课文,并找出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
(1)嫌门阔——忌之 (2)一盒酥——恶之 (3)杀近侍——愈恶之 (4)告发丕——愈恶之 
(5)斩门吏——大怒 (6)作教——杀心 (7)鸡肋——杀  
三、赏析人物形象分,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1、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
2、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两人个性鲜明,请你以“从这里,我读出了曹操/杨修是                         的人”的格式来说话
教师小结:曹操:虚伪狡诈,老谋深算;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
3、文中的七个事例各有完整的事件过程,具体刻画了曹操的忌才妒能、奸险阴狠,杨修的恃才放。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从他做的事表现出来。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不过,叙事要做到选材集中、精当,从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出发,精选最能体现事件深刻意义、人物思想品质的材料来写。在这一方面,本文堪称典范。
四、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讨论:你认为到底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 
参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