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00字。学    科语文版    本人教版期    数009
年    级高三编稿老师康戬审稿教师ywdbh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哲学随笔两篇
二. 教学重、难点
《人生的境界》
(一)导读:
1. 这是一篇哲学随笔。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作者认为,人生境界,即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别,有四个等级,中国哲学的精神,或曰作用,或曰任务,在于提升此种境界,中国哲学对于未来人类的进步可能有所贡献。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要达到真正理解,需要随处发问,深入探究。
2. 学习哲学文章要具有“质疑思辨”的精神,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甚取之也”。这里还有三句话送给大家:
A.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B.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C.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 找出本文中的三个关键词,并借以分析文中作者所谓人生的四重境界: 
2.“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 何谓“既入世而又出世”?                                                
4. 下列说法符合作者意图的是(五选二)(    )
A. 天地境界又可称为哲学境界,其原因在于哲学是了解宇宙,达到最高境界的唯一凭借。
B. 行为上能遵守道德规律,并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的人便是处于道德境界的人。
C. 那些不道德的,做事利己害人的人都处于功利境界。
D.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
E. 中国的圣人信奉“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哲学,这与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世界哲学的趋势是一致的。
解答:
1. 找出本文中的三个关键词,并借以分析文中作者所谓人生的四重境界:
关键词:境界、觉解、意义
(解释:作为“关键词”,既要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而且要涉及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篇文章的主体结构。这一点在论说文写作中也颇具应用价值。)
四重境界的分析(结合课文3—6自然段):
境界觉解意义
自然境界没有(很少)本能
功利境界自己利己
道德境界社会为公
天地境界宇宙超脱(逍遥)
2.“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以至天地境界。使人觉解到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