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080字。
九年级下册古诗赏读                1、从军行(唐·杨炯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 
2.蜂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从边境到内地,沿途高筑烽火台,有敌情就在台上点火示警,根据敌情之缓急,逐级增加烽火的炬数。照西京:是说报警的烽火已经照达西京(长安),表明敌情严重。 
3.不平:难以平静。 
4.牙璋:调兵的符牒。两块合成,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嵌合处呈齿状,故名。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宫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5.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6.“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此指赣江。
【译文】
边境上有敌人来犯,警报已传递到长安,使我心中起伏不平。 领了兵符,辞别京城,率领骁勇的骑兵去围攻蕃人的京城。 围困了敌人之后,便发动歼灭战,其时大雪纷飞,使军旗上的彩画都凋残了,大风在四面八方杂着鼓声呼啸着。 这时,正是百夫长为国效命的时候,一个书生能比得上他吗?
解析:
   杨炯(650-639),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为“初唐四杰”之一。诗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不直说军情紧急,而说“烽火照西京”。“烽火”这一意象,写出了军情的紧急。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引起的,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特有的那种的爱国激情,突显了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典雅而稳重,既说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杼,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诗的最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2、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