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30字。
《诗经》两首赏析及同步训练
关雎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关关雎鸠”写听,“在河之洲”所见,“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所思,“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语约义丰。“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本诗重于“叙事”,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蒹葭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