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文学常识
  中考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是:
  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
  试题特点
  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从题型上看,既有客观型的选择题,也有主观型的填写表述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因此,各地近年来对中外名著的考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
  例题经典
  例1.(2002年烟台)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是茅盾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文中的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当时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冰心在《小桔灯》中写到“我”提着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尽管那“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是因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C.由于“柳”与“留”、“丝”与“思”谐音,古代有折柳相赠来表示对远行人的留恋之情的风俗,所以离别诗中多出现柳树的身影,或烘托环境气氛,如“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或折柳表达思念之情,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李逵,人称“黑旋风”,是一个豪爽仗义、嫉恶如仇的人物形象。他的武器是两把大板斧,“专杀贪官污吏”。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的多方面内容。A、B两项除涉及作家、作品外,还与作品内容紧密结合,解答时一定要对作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C项涉及到古代的文化习俗,并通过列举古诗文名句来阐释;D项将作品人物与作品结合起来进行辨析。解答时通过逐一辨别,A、B、C三项均正确,D项中李逵应为《水浒传》中的人物,而不是《三国演义》。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例2.(2003年河南)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本题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命制的课外阅读题。题目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解答时要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列出的文学名著的故事要熟悉,同时对有关故事不能混淆。答案为晁盖孙悟空。
 
  考点精练
 
  1.(2003年烟台)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做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