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90字。
《长亭送别》说课稿
  语文组   张婧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特点及地位: 
 《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能力。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长亭送别》,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作用。
 (2)通读全文,理解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
2、能力目标
(1)品位曲词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3、德育目标
(1)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2)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们的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此剧情节并不复杂,因此,我淡化戏剧情节,把曲词鉴赏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读《长亭送别》,就是要通过吟诵、鉴赏,接触、接近、接受经典文化的精品,从而感受张生、感受崔莺莺、感受《西厢记》、感受王实甫。了解到,莺莺、张生的离愁别恨,竟然有如此华美动人的曲词,绚丽灿烂的修辞,以及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领悟这种叹为观止的艺术价值!所以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策划分角色朗读和美读,在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
2、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为学生欣赏课文提供帮助。
3、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
三、学习方法 
1、鉴赏诵读法。
2、对曲词进行改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题: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