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5950个字。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06年秋期中考试卷
           初三年语文科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命题者:柯瑞红    审题者:谢梅花
题号一三三总分   
(一)(二)(三)
得分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这学期的学习已近一半,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你可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了。加油!
一、     语文素养(30分)
1.初中生涯中,我们不断与汉字打交道,汉字的书写要工整,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些想必你是知道的。请你填写下面的成语,再将成语誊写—遍,可要按要求去做哟。(5分)
温文尔(    )    未雨绸móu(   )    瘦骨(   )峋    忐(   )不安
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3分)
①              ,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④             ,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⑤子曰:“其恕乎!            ,          !(《论语》十则)
⑥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⑦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⑧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⑨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出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           ,            。
⑩李商隐的七律《无题》中,有两句写永远相爱的决心,因其意象生动感人而流传千古,后来转而成为形容奉献者美好品行的佳句。这两句诗是               ,               
3、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分)
《孔乙己》、《一厘米》、《差半车麦秸》三篇小说,分别叙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或人物,并阐述理由。
4、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表  扬  信 
  ××中学领导:①
  贵校九年级(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②
  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九年级(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③。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了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④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此致⑤

敬礼⑥
                                方旭的家长
方明杰  李丹  敬上
2004-12-12⑦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几处错误,它们是      。(写出画线处的序号)(2分)
(2)、有语病的是第  处,应改为:                                     
  (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2分)
(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写在下列横线上。(1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魁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目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1分) 
 我的概括: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秋水》,完成8~11题。(16分)
秋   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