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00字。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实验体会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实验教师们碰到了许多的困惑,有着许多担忧。如:
1.教材多了厚了,周课时少了, “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开展时间相冲突──教材教不完怎么办?
2.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
3.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一个标准,教学参考书上也没有涉及,教师如何回应?
4.现在追求学生的体验和活动,教材的练习与训练题也少了,不多做题,考不好怎么办?这改那改,高考不知咋改?搞了课改,不合高考要求,高考考不好,如何向学生和家长交代?
5.课改强调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教材强调了人文性,学生会不会由以前的“头轻脚重”变得“头重脚轻”?
6.教与学的方式要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应如何变化?
…………
上述问题虽则表现在行为层面上,实则多是观念层面的因素,有的则是课程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可喜的是实验老师们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在对新课程进行着积极的思考。
先说教材的处理。语文学科已通过审定的5套课标本教材,除极个别版本外,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如人教版必修模块,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很多教师靠拼体力,加班加点,周六和周日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内容,弄得师生压力较大。
分析起来,教材的容量增加是客观事实(至少是将以前三年语文学习的内容安排到了一年零半个学期里),而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材观有待更新,处理教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