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10字。
公开课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06年12月11日        授课教师:钟金清
一、教学内容:讲授新诗《乡愁》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课型:读品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主导教法:读品结合法 
六、教学设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重要板块:1朗读。2品尝。3诗歌欣赏。4探究性学习:对比性阅读训练、课堂写作练习。朗读作为重点,品尝作为难点。这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做到读品结合。由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对本文乡愁不能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己体察。诗歌欣赏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不作为重点。本课尝试探究性学习,这种创新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裨益。 
七、教学步骤: 
     1 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板书:乡愁 余光中) 
 2简介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乡愁》《听听那冷雨》是其诗歌和散文中流传最广的。  
    余光中在文章中写道:“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直根于心中。”他还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回忆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一、教学板块一:朗读诗歌
  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