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00字。 《病梅馆记》教学实录
 歌曲播放:(屏幕显示傲雪风骨的梅花)
 一剪梅(张明敏)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亮你我\真情像梅花开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了张明敏唱的《一剪梅》并看了有关的梅花图,您能否说出有关“咏梅”的诗句?
 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香扑鼻来?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宝剑锋从磨励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好,既然大家已经说出了熟悉的句子,那我就补上北宋林逋写的《山园小梅》中的被成为千古绝唱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刚才大家欣赏了歌词和列举了有关的诗句,就会发现“梅花”成了吟诗作赋的题材。为什么?
 生:耐寒,有傲骨!
 师:对啦,那下面就听我说说:梅、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如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被成为“四君子”,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画梅者举不胜举,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而今天我们所学的《病梅馆记》中“梅”在作者笔下展示出的不是“傲骨”“丰姿”,而是令人心酸的“病梅”!下面请大家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全文。并找出造成“病梅”的原因。
 (说明: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结着就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用学生熟悉的诗词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用梅、兰、竹、菊具有自然天性的生物来比喻志士仁人,是因为他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等特性体现出志士仁人的坚贞、高洁之品性,通过导入,学生可以明确一点:文章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