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网络学习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王传兵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二、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 9 5 7 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第一幕,1 8 9 8 年初秋,戌戍变法刚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时裕泰茶馆已破败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本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不像《雷雨》中有明显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人物之间矛盾冲突也很激烈,《茶馆》中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出场的人物虽然很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正面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因此,《茶馆》的冲突是人民与旧时代的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特殊的矛盾冲突。所以,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戏剧冲突和分析王利发等人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三、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茶馆》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戏剧单元的一篇剧本(节选),因此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有关戏剧的常识,已经学习了《雷雨》,懂得了鉴赏戏剧的一般方法,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更为主要的是,在一般的教室里,课堂的容量太小,尤其是文学作品主观性较强,而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关于《茶馆》学习的电影、课件、学案、研究《茶馆》的资料等等),学生也很感兴趣。尤其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学生都取得了电脑高级证书,我们在教学中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利用网络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四、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我校有专用的网络学习教室,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全部可以上网,而且具备媒体播放的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的工具,具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的各项条件。
鉴于我校具备学生进行网络学生的各种硬件设备,所以我选择了进行网络学习的形式,是一次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上课之前,检查每台电脑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和网络连通。上课之初,教师指导学生进入《茶馆》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茶馆》学习的部分网站地址,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学生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