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字。
一 厘 米
伴你梳理
1.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皲裂(jūn ) 往下捺(nà ) 噗噜(pū) 锲而不舍(qiè)
秉公(bǐng) 脱臼(jiù) 雄赳赳 (jiū) 咂嘴(zā)
邮戳(chuō) 烧煳(hú) 狡黠(xiá) 彬彬有礼(bīn)
冥思苦想(míng)
2.字形字义
温文尔雅(性情平和) 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释然(消释)
侃得越发来劲(方言,闲扯,闲谈) 哀兵必胜(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3.知识点
写小说的技巧多处运用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用独特而形象的比喻,情节上曲折有致,摇曳多姿。
[整体感知]
1.课文结构。全篇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主要写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还为儿子多买了一张票。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莽蛇”。主要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第三部分:到小说的结尾。这部分主要写陶影经过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2.主题。从情节上看,这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该不该买票”而展开的,而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那“一厘米”。小说中陶影的儿子小也是一米零九,还是一米一,差不差这一厘米“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完美,关系到教育子女的导向。这样的一桩小事其意义又着实不小,竟然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母亲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此时,一个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选材角度可谓视角独特,别具匠心。作者不是居高临下地对陶影这样的普通人做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普通人之中,以平视的眼光去关注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以悲悯情怀去感受他们的心灵,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德。
合作探究
1.答:本题意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结合课文中对陶影不富裕的家境的描写,找出陶影对小也“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体会陶影的良苦用心,因为她爱小也,正是这种爱,使她具有一强烈的责任感,她要把儿子培养成诚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2.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多处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注重揭示人物行为的内在动因。如“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这想法似乎让人觉得陶影不买票还心安理得,但实则不然,陶影不买票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经济拮据,下文的心理描写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她很看重两毛钱,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够吃四天的菠菜。”陶影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自己却处处俭省,这“不买票”其实也是“俭省”的一种办法。但她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对,心中充满无奈和自责,至于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