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7张。本课件采用了大量的古典图片。以名人(鲁豫)的访谈作为导入,紧抓关键语句,逐一分析文中的事例,有助于理解“清高”这一概念。尤其是“课堂辩论”这一环节,更是本课件的亮点,能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并且批判地继承清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此外,本课件还附带约3000字的教案。
漫 话 清 高
卫辉市第一中学 李玉生
电话:0373-4426506或0373-408553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观点。
2.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旁征博引的“漫话”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3.培养对文化现象的评判能力。
4.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洁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关键语句准确而快速概括文意,理清作者思路。
2、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3、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从清高的概念入手,分析历史上清高或非清高的人物,得出清高的模式和判断标准,再找出其他的清高之人,使学生对清高有一个较深的了解。最后,联系实际探讨清高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对清高有更深的把握。
【教学方法】
1.诵读感知,概括每小节文意,初步把握作者思路,以待上课订对。
2.研讨法、辩论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思辩性地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刻的理解。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辩论
【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人设计
有人问香港凤凰电视台著名栏目《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听很多人说你挺清高的。”鲁豫回答说:“可能应该是吧,不是表现得比较清高,而是我算个比较清高的人,我不太喜欢“清高”这个词,总觉得它有僵劲劲的,或许应该说是有点小脾气,傲气,……”
鲁豫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理:对“清高”有种说不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你喜欢“清高”这个词吗?如果有人用“清高”来评价你,你的感觉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