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课程改革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
旅顺中学 语文祖 孙红艳
课 题 漫话清高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与理解“清高”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2、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扬弃“清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名利权”
能力目标 以“漫话清高”为范本,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哲理散文。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当代社会面对名利,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关于“清高”的观点,并分析作者是怎样揭示“清高”的内涵的。
教学难点 品析文中主要句子的含义及隐含的作者观点
关 键 重视对文本阅读,深入理解探究主旨句内涵。
教学分析 哲理散文阅读能力是学生最薄弱的语文能力,面对文本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本课以课文为范本,学生深入探究,教师正确引导,实现教法与学法浑然一体,提高学生哲理散文阅读能力,以利于高考。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中有这样一些人物的故事:
传说尧年老时因儿子不成器,找到了许由,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当晚就从嵩山逃回了箕山,并逃到颍水边,用颍水洗耳。后来许由带着妻子儿女南下,来到了九疑山,在一奇峰下的小溪旁,结庐隐居。这个人大约四五十岁,很清瘦。当这个人从西湖北岸走过来,踏上西泠桥的刹那,一切繁华的背景被他抛在了身后。他走下西泠桥,慢慢踱到了孤山的东北麓。从此,这个人留在了孤山,这一留,就是二十年,一段“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这个人就是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他从小资质聪慧,以诗会友。他作诗填词、书法绘画,造诣精深,但秉性恬淡好古,无视富贵功名,不求荣华利禄,自题:“道着权名便绝交。”一生不出仕,连宋真宗都请不动他。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古代文化色彩极浓的传说故事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一个高尚的文人士子世界。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对文学知识的了解,介绍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金开诚,江苏无锡人。当代著名教育家、学者,北京大学毕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著作有《楚辞选注》《天问纂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屈原辞研究》
背景:文章写于九十年代初,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经济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身处文明进步的社会,人们到底该如何生存,是淡然处之,还是大肆攫取?文章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艺术回答
三、检查预习、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概括不准的段落请学生朗读,再概括。总结概括哲理散文的每一段内容。
1、释清高
2、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的事迹
3、清高与富贵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