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小题,约8660字。
重庆一中初2007级语文第三学月试题 2006.12.
(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初三的你激情满怀,初三的你斗志昂扬。铺开这份试卷,用你的诚实、学识和智慧作答,相信你一定会在这份试卷上催开成功的花蕾。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走过一片断壁残坦,夜幕降临,清新的荷塘便掠起一绺微风,轻轻地袭来,有一种沁凉,沿着荷叶一圈圈地荡开,月光很轻,从荷上移动。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在梦里。一叶一叶簇新的花瓣,挤开浓浓的黑夜,仿佛刚从污泥里抽出。配上蛙鼓,荷塘便喧闹起来,借着月色,荷叶依然地清脆,碧透。像水一样青嫩的荷绿仿佛一池易碎的翡翠,一缕清香自荷中掠起,沾在袖上,掸也掸不去。荷在宁静的夜色中,浓浓地抒情,于恬静的田园岁月是一处精致的点缀。天亮了,荷在晨羲中也一一地亮起来。
莲子熟时,一条窄窄的小船划破荷塘,向深处驶去,采莲女藕节一样的手像一尾鱼,醮着水,书写着秋日唯美的诗句。碧的水、绿的叶、红的花、白的手,无一不成为夏日荷塘的主题,便有一种斑斓,借荷为一种寄托,寓荷为一种归宿。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一绺(liū) 沁凉(qìn) 沾在(zhān) 簇新(cù)
B、翡翠(cuì) 一缕(lǘ) 掠起(lüè) 萌生(méng)
C、掸去(dǎn) 恬静(tián) 点缀(zhuì) 朦胧(lóng)
D、青嫩(nèn) 易碎(suì) 袭来(xī) 精致(zhì)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在梦里。(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B、 配上蛙鼓,荷塘便喧闹起来。(蛙鼓: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
C、碧的水、绿的叶、红的花、白的手,无一不成为夏日荷塘的主题。(主题:主要材料)
D、寓荷为一种归宿。(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3.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三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3分)
晨羲 清脆 醮着 断壁残坦 斑斓
___改为___ ___改为___ ___改为___
4.仿照画线句子,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3分)
龟裂的土地、枯黄的树木、干渴的嘴唇……今夏的重庆到处充满着对水的期盼!每个人都期望,灾难能够少一些,再少一些,但爱的潮流却能多一些,再多一些!在“自强不息 人人重庆”抗旱赈灾大型义演晚会上,许多人渴望把这份浓浓的爱变成滴滴甘露,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5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3题。(22分)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1)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2)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3)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4)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5)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6)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7)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8)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9)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10)“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11)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流水声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12)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13)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