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0100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新课标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6)—必修三模块(B)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颓垣(yuán) 花卉(huì) 蹂躏(lìn) 翠锦斑斓(lán)
B.通衢(qú) 沼泽(zhǎo) 深邃(suì) 广阔无垠(yín)
C.齑粉(jī) 高擎(qíng) 淤滩(yū) 命途多舛(chuǎn)
D.罡风(gāng) 伛偻(lǚ) 绯红(fěi) 凝神屏(bǐng)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宿愿 婆娑 云蒸霞蔚 玲珑剔透
B. 必竟 干瘪 千丝万缕 层峦叠瘴
C. 齑粉 绿阴 翩翩起舞 促膝谈心
D. 暗淡 缱绻 浮想联翩 独具一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 。
②有人感到秋虫的鸣响送来了暮色的苍凉,有人感到黄鹂的歌唱增添了春天的快乐。对自然界的景色和音响,人们往往因所处的地位和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 。
③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 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④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的 。
A. 抚摸 反应 期盼 过程 B. 抚摸 反映 期盼 历程
C. 爱抚 反映 企盼 过程 D. 爱抚 反应 企盼 历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
B.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使人感到有一 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击的力量。
C.沈从文心中具有神性的生命与谋生的艰难在现实中是那样的不可名状,时常两相对峙,从而演绎出一个个悲凉的人生故事。
D.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沧桑,而免遭厄运。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而要真正明白爱国主义这一质朴而崇高的思想情感,则不仅需要付诸行动,更需要思考。
B.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C.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D.一个人如果只知自强不息,却不知厚德载物,那他永远只是一个强而不大的小人物。一个国家能达到自强不争的境界,能与别国友好相处,这才是一种真实的强大。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时,他会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到原来的地方去,或者到店堂的另一边去;我则继续坐在木椅上休息,欣赏皮革的香味。
B.“啊!格拉斯先生”我说,心里有些纳闷,“你做的靴子好极了!我在国外时差不多一直穿着这双靴子的”。
C.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
D.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先驱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动,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巨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