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6小题,约7700字。注重对诗歌的主题与句子的理解, 并附课外诗词阅读。既能帮助梳理课文,又能检测学生的情况,容易操作。
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练习及答案
一 课内诗词阅读
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同样的内衣 )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块洗澡。
B、兴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偕作:一块儿起身      修:整顿。
D、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一同前去。
2、《无衣》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重章叠唱。拓宽诗的内容,增强了抒情性。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3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用词朴素自然 〕
A 陶渊明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他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是田园诗,《归园田居》属于田园诗一类。
B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田野、方宅、草屋、桃李、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意象,构成了恬淡清雅宁静安谧的意境。
C 诗人巧用比喻,将官场比作"网"、"樊笼",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批判。
D 这首诗作者用词工丽、景物色彩鲜明、情感真实,体现了陶渊明朴素自然、意境淡远的风格。
4 简析《归园田居》中田园风光的特征。
 〔答案〕诗中描写了平常的田园风光: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等物象,但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默、清新自然的图画。体现出清淡、朴素、悠远的自然美。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对诗中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不是全诗的主旨  〕
A 开头两句以园葵起兴,淡淡两笔,清新明朗,为下文写自然界的变化及时间的飞逝作了有力的铺垫。
B “常恐”两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恋春、惜春之情,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春秋互换,时间无情。
C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是全诗的主旨,是对前六句的深化,采用比喻的手法,以河水东流不复归比喻时光的一去不复返,看似疑问句,实是肯定意。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勉励人们少壮时及早努力,免得老大悲伤,有了前面的比喻和铺垫,非常自然,铿锵有力,字字警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消沉”不当 〕
A 作者描绘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恬静幽美的景象。
B "空山"写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