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00字,共25则关于苏轼的文字。可做《赤壁赋》教学素材或写苏轼的作文素材。  
苏轼研究片言只语
1、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读一位大师的作品,就是读他的人生,读当时的社会。“解读苏轼”——一次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我们看到的是黄州、惠州、海南儋州那诗人浪迹天涯踽踽独行的背影,我们看到的是倍受迫害、排拒、糟践、毁坏仍珍爱生命关心世事的诗人的不屈的灵魂,我们看到的是大道多歧,人生多艰,历经劫难仍保持着天真淳朴的赤子之心的亲切微笑,我们还看到在封建专制体制和恶俗世态之下一群“文化小人”的百般丑态……正是这样一次对苏轼人生的“解读”,我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蒸馏,我们的人格获得了一次升华;我们逐步走向成熟,也逐渐贴近理性。
   2、明月山间意不尽,清风江上韵无穷!何不共适造物之藏?何不"领取而今现在"?
   3、苏子有一个智慧的人生。"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心理历程。刚入实验班的我,是一个悲观的我。"学会悟,做个创造性的思考者",这是素质教育在我心中奏响的最强音。终于,在一次感悟作文中,我勇敢地剖析了自己悲观的原因。老师表扬了我,而且要我在下次班会上读给大家听。当我在众人面前解剖过自己以后,我只觉得讲台上的我已经变成了一个乐观向上的新我。现在,进亦难、退亦难的人生两难处境再也不能困扰我了。我只觉得活得很明白、很痛快。在苏轼乐观精神的感召下,我也要乐观地说上一句:"人生,真好!"
   4、一位诗哲与其说苏轼写诗作文是在挥笔泼墨,不如说他是在挥洒人生。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人世险恶、官场失利、壮志难酬却无人可诉之时,无数次的宽容了这个世界,也从而超脱了自己。于是瞬间的失望之后,他依然爱着世界,爱着人生。他的作品是他哲学化了的生命的写照。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又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在悲观、执著与超脱之中,苏轼走着自己螺旋形的智慧的人生之路。赤壁下"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的解脱,兰溪前"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自信,出猎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情豪志壮,十五赏月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真理深……哪一篇作品没有苏轼对生命的注解,对人生的彻悟?那是形象化的哲学教科书。他的文字为他的生命作了最精彩的诠释,而他的人格才是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宝作的源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诗哲如一只鸿雁在时空中飞过。他并没有料想在近十个世纪以后,人们依旧在惊叹于他的诗人品质与哲人风格,而他,是并无暇顾及这些"指爪"的。
    5、他以极其旷达的胸襟接纳了所有的大喜大悲,虽然也曾痛苦、彷徨,但是那份豁达让他最终学会因缘自适,识度明达,走入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正如周国平所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正是这份豁达,让苏轼在最应该悲观的时候仍然能笑得出来。这份豁达让苏轼与自己身外的遭遇保持了一个距离,他开始自省;这份自省又使他和真实的人生贴得更近。这样,他生命的底蕴越积越厚,他也真正走向了成熟。苏轼成熟在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年月,与那些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的人相比,他真是好命。我们呢?如果能在18岁读懂苏轼,岂不更是幸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