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70字。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提纲
专项训练之---诗歌鉴赏
编写人:王玉玲 时间:07.01.06
鉴赏古代诗歌如同鉴赏其它文学作品一样,也是有规律可遵循、有方法可操作的。现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解——感受——评价”三步阅读法,例说于下。
第一步,理解:转化语言,译成今诗。
阅读,尤其是理解性阅读,其实质就是进行语言的转化。读古代诗歌,就要首先把它翻译成现代诗歌,即达到初步理解。而初步读懂,则是进一步感受和鉴赏的前提。
第二步,感受:联想想象,再造意境。
由于古诗语言具有概括、含蓄、跳跃等特点,因此在把它通过语译初步弄懂之后,还要根据诗歌原句的提示,调遣自己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积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再造出诗歌的情景,才能真正深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读诗,只有把自己当成诗人,进入诗的境界,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那才算读
出了诗的趣味。
第三步,评价:知人论世,合理概括。
“在理解与感受的同时,还不能对诗词的思想和艺术作出评价,而这就又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文艺理论,还要了解作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等等,把这些知识同赏析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这就叫知人论世,合理概括;而这种概括,是在感知、感受诗歌之后,对诗歌作出的理性的概括,是对诗歌的本质的认识。同时,由于各人的资质禀赋、身世经历、文化素养、性情趣味的不同,会出现鉴赏同一首诗而得出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的结论的情形,这就是所谓见仁见智,是不足为怪的。
但不管怎么说,提高鉴赏能力不能仅仅靠方法,根本的途径是多读作品和注重文化、生活的积贮。
随文练习:
(一)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