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0个字。
习作《14棵槐树》教学小结
王凤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几篇很好的写景的文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讲完了这几篇文章之后,学生们对摹景作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使他们对这一文体有更多的理解,我产生了让学生们写篇摹景作文的欲望。写什么呢?我在思索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唤醒,挖掘学生的作文潜能。因此我认真观察,在我们校园中有14棵槐树,这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呀。于是,就决定写这14棵槐树。在《14棵槐树》的作文习作中我就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带孩子们走出户外,在实践中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的难题。我和学生们到校园中实地的观察槐树。在学生亲自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辅导。写景作文重在观察,如何观察?我教他们用“观察六字令”(眼、耳、鼻、舌、身、心)去观察,在观察中融入“思维七点法”(从时空的纵横范围,对要写的人、事、景、物等,进行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的点、线、面、体的集成思考),让把所观察的景同四季联系起来,同周围的人事景物联系起来,同自己联系起来。
在观察中我先问孩子们我们要观察的槐树它的干、花、叶、果实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之后,我又问学生这14棵槐树周围还有什么?孩子们说:“树下有各种各样的花,离它不远的西南上有柏树,东北面还有挺拔的杨树,”我就点拨他们让孩子们注意这些景物的特点,花很鲜艳,杨树高大挺拔等等这些和槐树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写作的时候这些景物就能起到衬托的作用。我们观察的时候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我又问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槐树在其他季节的情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能!”那么它们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又是怎样的呢?在长长的春旱中,在炎炎的夏日里,在萧萧的秋风下,在冷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