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0字。
《我的回忆》导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一般传记、自传及回忆录的区别和回忆录的特点。
二、让学生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了解孙中山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情感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一般传记、自传及回忆录的区别和回忆录的特点
提示:按照作者同传主的关系,传记可分为传记和自传两种。自传可界定为“以作者本身为对象的传记”,自传绝大多数是采取第一人称。自传与一般传记的区别:从形式看,自传没有传记完整,传记一般记录传主的一生经历。自传由于作者就是传主,因此不可能写出自己完整的一生。从方法上看,自传比传记更自由,主观性更强,客观性相对较弱。传记恰好相反。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作者回忆自己的生平或生平中的某一阶段,它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必然包含自传的成分。回忆录同一般的传记或自传相比,有几个不同的特
二、通读从课文,梳理孙中山先生这段时期的人生轨迹。
提示:本文线索就是孙中山逐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以及在逃亡过程中地点的转移。1885年以后,于广州学医五年;1892年打算于澳门开业,受民主进步思想感染加入少年中国党;1894年于广州建立哥老会,草拟请愿书,打算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被通缉,逃脱;在神户、火奴鲁鲁、旧金山、欧洲,一面躲避追捕,一面学习西方的民主革命经验;回国后宣传革命道理,得到美国军事家咸马里将军的支持;在“南京”游轮上有一金姓人打算出卖孙中山,被说服后惭愧自尽;在广州,孙中山用救国思想说服缉拿他的青年官吏。
五、讨论:为何在20世纪初会有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专业而从文或从政(比如鲁迅和孙中山)?
提示:“大医医国,其次医人。”(《国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自尊和警醒的中国人不满足于掌握某一谋生的专业,他们的目标是解救中国和全体国人。因此孙中山弃医从政,以推翻帝制为己任;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直指中国落后麻木的社会弊端。
六、讨论: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除了叙述了自己某段时间的经历,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些经历最重要,哪些细节最能突出作者的性格品质?
示例:
1.在巴黎游历时,于一次演讲中与咸马里将军相遇。咸马里被作者的思想主张和斗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