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70个字。
三 《陈毅市长》选场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王锦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运用图片、视频素材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陈毅市长政治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 难点: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以机敏和睿智从容作答:“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这一妙答,既保守了国家的机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之类简单呆板的推托之辞,从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陈毅语言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陈毅市长>选场》,来体会陈毅的机敏、风趣、豪爽和睿智吧。
2.走近作者
沙叶新,回族人,著名的剧作家和小说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工业大学顾问教授。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其电影剧本《陈毅市长》曾经轰动影坛。近年来以一组文章《“表态”文化》、《“检讨”文化》和《“宣传”文化》引人瞩目。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闭门羹(ɡēnɡ) 偌(ruò)大 驽钝(nú)(dùn) 秉(bǐnɡ)烛 书斋(zhāi)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多用做自谦语)。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一窍不通: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百废待举:各种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去兴办。
礼贤下士: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一般有才德的人,使为自己效劳。课文中,齐仰之借用来称颂陈毅重视知识,尊重人才。
2.整体感知
①简介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但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派进行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了《陈毅市长》这部话剧,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1980年5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②【学生活动】浏览课文,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提示】陈毅市长深夜拜访化学家齐仰之,说服并聘请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明确矛盾冲突。
【学生活动】读过了一遍课文,你能否概括本文的矛盾冲突?
【点拨】市长陈毅深夜去拜访老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从开始拒绝接待到请陈毅进屋愿意交谈,再到秉烛夜谈、接受聘请,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由产生、发展、激化到解决,层次线索清楚,充满戏剧性。
2.理清情节层次。
【学生活动】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两个人物之间矛盾产生、发展、转化和解决的过程,也可以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点拨】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是:打电话、按电铃,夜访被拒(发生)——进门后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发展)——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变化”(高潮)——委以重任,秉烛夜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