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一) 37号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整体结构以及具体说明的空间顺序。
2.掌握文章中简洁、周密、生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说明。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设想 古文教学重在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授课过程中应努力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这个可以在课堂上穿插进行,灵活处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宋神宗元丰(1079年),苏东坡被诬以诗毁谤朝廷而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为乐,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玩,并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轼在两次游览中先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同学们请结合几句诗句,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苏轼当时泛舟赤壁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这是多么美的情景啊!明朝的王叔远竟然可以把这情景雕刻在一颗桃核上,而且活灵活现,堪称鬼斧神工,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精致的艺术品究竟是怎样的吧。
1. 解题
《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2. 读课文。正音、正字,并注意文言句子的停顿。
皿(mǐn) 黍(shǔ) 箬(ruò) 糁(sǎn) 髯(rán) 不属(shǔ) 楫(jí) 髻(jì) 趾(zhì) 虞(yú) 为(weí)宫室 峨(é)冠 两膝(xī) 衣褶(zhě) 八分有(yòu)奇 矫(jiǎo)首昂视 篆(zhuàn)章 甫(fǔ) 曾(céng)不盈寸
通假字:“诎”通“屈” “衡”通“横” “简”通“拣” “三十有四”中“有”通“又”。
3. 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准确。翻译课文。
苏黄共阅一手卷。舟尾横卧一楫。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文言文与现代文数量词的不同在于: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惯放于名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