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崛、脆、楣、沦、惹、轧、桩、泊;崛起、庄重、千钟粟、颜如玉、光耀门楣   
  ②学习运用具体典型材料表达中心和比较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通过典型材料提炼中心的能力。
         ②初步学会通过比较法突出中心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感受少年周恩来伟大的救国抱负和崇高的理想。
         ②培养学生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结合课文联系现实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明确“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典型材料提炼中心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掌握字词,学习课文运用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写法,并联系现实初步培养学生提炼中心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历史使命感。
1、 导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古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提问并板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说的。解释句意(他用“燕雀”来比喻平庸的人,“鸿鹄”是大天鹅,世界上飞的最高的鸟类之一,用来比喻伟大的人。)周总理世人所共仰的伟人,可以称之为“鸿鹄”,那么他的志向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3’
2、 提问析题。提问:通过题目我们了解了周总理的志向是什么啊?“为”表示目的,“而”紧连表示达到目的的行动。“为……而……”表达了“目的”与“行动”的关系。2’
3、 听录音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确立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从原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原因的话。5’
4、 找出典型材料并领会典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① 提问:12岁的周恩来怎么会有这个伟大的志向?从原文中找出一句概括的话(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提问为什么在“分量”前加上“沉重”)3’
② 提问:一桩桩的事实指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5分钟分四人小组讨论,所见所闻两部分)15’
③ 提问:如果我们大家生活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听到和看到这一桩桩事会有什么感想?(理清文章思路,典型事例触动周总理强烈的爱国情怀,誓当中华之主人,从而确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3’
④ 总结:通过典型事例的记叙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尚的思想情操,令人可信又感人)2’
5、出示材料,让学生谈谈感想。
材料一: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2001年4月1日,美国一军用侦察机未经中方允许进入中国领空并突然向进行跟踪监视的中方军用飞机转向,碰撞后我一军机坠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