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680字。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十四周)
(一)
一 成语
481. 蓬荜生辉:形容穷人的陋室,使贫贱之家增加光彩。多用于称谢别人赠书画、陈设或客人来访。
482.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华丽精致,光彩耀目。
483.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张网捕雀。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或社会交往很少。
484. 门庭若市:门庭如同闹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485. 望尘莫及:仰望后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486. 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上。后用以比喻力不能及。
487. 东山再起: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比喻的对象是人。
488.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可见这是一个贬义词。
489.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适用范围比"应接不暇"小。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品。
490.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二 赏诗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郡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三 文言文阅读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 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窍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书·王导传》卷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