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2000字。
2007届揭阳市高三调研试卷
第I卷 阅读(共66分)
甲 必考题(51分)
一、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真实的佛教绝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在一起。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入中国, 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著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重要佛学思潮,一是般若学,二是因果报应和神不灭论。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所谓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现实政策而发展成的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它研究体用、有无、本末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如天台宗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学说纳入自己的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华严宗不仅把儒道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的不杀生、不邪谣、不饮酒、不妄语。这就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禅宗则更进一步,不仅不提倡念佛、拜佛、坐禅,甚至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本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概括这一时期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第五个时期是近代佛教。此期,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佛教思想也无形中受到国外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佛教部分理论成为沟通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外来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对佛学理论都有所发挥,并且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
1.关于佛教的描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佛教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在一起,因此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B.佛教传入中国后,进一步和传统思想结合,因此与印度佛教在精神和面貌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C.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它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阶级统治,是统治者对人们实行思想控制的手段之一。
D.佛教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崇拜,因此一度被统治者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之一。
2.关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道时期,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是人们用来学道成仙的重要方式。
B.佛玄时期,佛教开始提倡因果报应,宣扬神不灭理论,中国社会出现第一次佛学思潮。
C.隋唐时期,佛教开始被统治者当作阶级统治的工具,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
D.宋元时期,佛教没有新的宗派产生,在理论方面也没有创新。
3.根据文意,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讲述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
B.在汉代以前,中国没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到了近代,佛教成为沟通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纽带。
C.本文从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出发,具体讲述了佛教对传统思想的影响及其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性。
D.佛教与传统思想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佛教促进了传统思想的进步;传统 思想也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我国佛教的全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这种全盛时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取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