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1000字。2007年襄樊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5页, 第Ⅱ卷5-8页,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内密封栏中,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答题卷右下方座位号内,同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卷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试题卷 第 Ⅰ 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遐想(xiá) 蜕变(tuì) 抚恤(xié) 浅尝辄止(zhé)
B. 端倪(ní) 邂逅(xiè) 颤动(zhàn) 婉蜒绵亘(gèn)
C. 眸子(máo) 绚丽(xuàn) 匹配(pī) 骇人听闻(hài)
D. 侥幸(jiǎo) 熨帖(yù) 愤懑(mèn) 百折不挠(ná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B.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鹊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C.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D.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复,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B.他在学术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C.他平时做事总是不紧不慢,安之若素,一点竞争意识也没有。
D.对于如何解决困扰公众和社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众议纷纷,莫衷一是,以至于高强部长表示,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易中天因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在民间的影响如日中天,所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B.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体应运而生,它们是传播惯用语的媒介。
C.为了防止这类小煤窑的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市里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了对小煤窑的管理。
D.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正如我在一篇小说里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部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曲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支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能见到它的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