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字。再别康桥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吟咏,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
2.分析诗中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意境鲜明,富有流动性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重叠复沓的音乐美、绚丽流动的画面美、深沉缠绵的情感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中国诗歌的星空里,曾经闪耀过这样的一颗星:他出身巨商名门,才情横溢,思想率真,既深谙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美文化——尤其是剑桥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的新诗史上,创造了一个个迷人的艺术奇观。他就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就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走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柔媚明丽的《再别康桥》留给了中国诗坛,也把永远的怀念留给了人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再别康桥》,去体会他那柔媚明丽的美梦和他的似水柔情吧。
听录音:体会诗歌整齐的章法、优美的韵律,感受诗中涌动的激情。
二、解题:
1、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一生浪游四方,社交极广,结交了大批世界文化名人:罗素、哈代、荻更斯、罗曼•罗兰、泰戈尔等。在思想和文学上深受其影响。
2、“康桥”即“剑桥”。
1920年,经狄更斯的劝说与推荐,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诗人慢慢地发现了康桥的美,并为它的美所折服。他曾这样说:“我的眼是康桥教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正因为如此,诗人在第三次欧游时,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康桥。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的停留后,诗人不得不依依惜别了康桥。正如江淹所说:“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己!”几个月后诗人追忆这一次离别时,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三、赏析全诗:
思维过渡:什么是诗? 古人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那么,徐志摩是借怎样的画面来抒发怎样的感情的呢?
1、学生读第一诗节。
问:这一诗节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诗人要与康桥作别了。
问:如果诗人这样说:“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来时一样,我挥一挥手与康桥作别。”表达效果会怎样?还有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吗?
明确:没有。
问:那么,诗人为什么“轻轻的我走了”,而不说“我轻轻的走了”?这样倒装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突出“轻轻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