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1350字。
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年级1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高尚的亦或卑劣的,在舞台上纷纷亮相。然面对那些拜金主义的丑恶表演,稍有觉 悟的人都会嗤(chi)之以鼻。
    B.近年来,美国动辄凭借其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的所谓“情报”,恣(cì)意向别国施加 压力,这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C.“对于这种无耻谰言,对于他们的攻讦(jié),我们要同仇敌恺,粉碎他们的阴谋。”李书记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
    D.“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多有识之士为此殚(dān)精竭虑。大声疾呼,我们切不可置若罔闻。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接到群众的举报后,有关部门开始对赵某进行           。
    ③为了提出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学校举行了大型的消防           。
    A.配置    侦查    演练             B.配置    侦察    演练
    C.安置    侦查    演示             D.安置    侦察    演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3月22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D.菲律宾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目前,科技界很关心科技投入问题,提出“科教兴国,谁兴科教”的口号,呼吁“国  
兴科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够全面。                    同时政府才能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科教。
    ①所以更全面的提法应该是“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
    ②兴国真正地依靠科教,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国家的含义不同。                  
    ④科教兴国的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⑤国兴科教的国,是国家政府。
    A.⑤④③①②     B.③⑤④②①     C.①④⑤③②     D.④⑤③①②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生我握过的手多得无其数——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还有唐琬式的红酥手,但均不曾留下深刻印象。
     B.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
     C.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了。长身体时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城市人口;子女深造时又正好大学自费……
     D.出版社除了出《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现已很少为人注意,然而是很有分量的一种杂志。)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B.《最后一课》《草叶集》《百年孤独》的作者依次为法国的都德、印度的泰戈尔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8句,分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D.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二、(12分,每小题3分)
将生活经历“写入”基因
很有可能有一些基困可以赋予贝克汉姆的孩子某些足球天分,但没有捷径可以把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传给后代。但如果这也是某种可以传续的“习得特性”会怎么样呢?
这种想法出现于19世纪,首先是由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的。1953年,DNA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这种复杂的分子以方便的形式携事业生命密码,似乎证明了只有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能够遗传给后代。对基因学家而言,父母和祖父母只有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无关紧要的。但现在另一群科学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种理论称为“表现基因组学”。
20070214
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特森解释说:“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基因具有对事件的‘记忆’。你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被记录下来,传递四五代人之久,甚至更长时间。”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信息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者现在会很兴奋,因为有实验表明表观基因影响竟然能延续数代。爱丁堡大学的乔纳森·塞克勒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发现,如果怀孕期的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这是“母亲影响”的一个例子。
“母亲影响”是否与表现基因因素有关还不确定。令塞克勒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后代也出现了与它们祖母同样的表现——但它们从未以任何形式经历过那些压力。更不同寻常的是,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雌性大鼠生下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窪;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
五、(18分)
那些遥远的读书人
洪烛
(一)坐飞机去长沙,然后乘车去湖南大学,在校门口,我让出租车停下。明明知道离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恐怕也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岳麓书院的敬意。远远看见半山腰的庭院,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先行者,他们是搭乘怎么样的交通工具,带着怎样的心情,投奔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学府?是乘着牛车还是骑马?至于出身贫寒的,远足而来时,恐怕还要亲自挑着装书卷和铺盖卷的扁担。据说南宋的朱熹千里迢迢自福建崇安来此讲学,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人不计其数,马匹将大门外池塘里的水都喝光了,留下了“饮马池”的典故。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遥远的读书人,像扑火的灯蛾一样云集而来?是知识吗,是光明吗,是功名吗?或者兼而有之?最模糊也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梦想。是梦想在吸引着他们,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书院,一个凝聚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
(二)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在这时候,恐怕也只有书,才是进入岳麓书院并进而实现自身梦想的敲门砖。也只有书,才能使他们不致于被滚滚红尘埋没。所以,他们用书,砌起了一级级进取的台阶:求学、赶考、中举、入仕……而岳麓书院,正是其中极关键的驿站。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史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