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00字,共23小题。是语文版选修《韩愈散文三篇》的单元练习题。
语文版选修第一单元(韩愈散文三篇)检测题
四川南充第10中学 唐旭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祝你答题顺利。
第I卷(36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省所怙(hù) 从嫂丧来葬(sàng) 尚飨(sí)
B. 清声而便体(pián) 刑辟(pí) 踔(zhuó)厉风发
C. 涯涘(sì) 行立有节概(kài) 子本相侔(móu)
D. 趑趄(zījū) 憬(jǐng)然赴目 莞(wǎn)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B.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C.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D.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口将言而嗫嚅 D、未可以为信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率常屈其座人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泉甘而土肥。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⑤怅恨久之 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⑨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⑩吾不忍梦得之穷。
A、①⑧/②/④③⑤⑦/⑥/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③⑤/④⑥⑨⑩/⑦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C、其信然邪?其梦邪?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D、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8.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他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记叙、抒情、论说,诸体兼备。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B.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侄子十二郎而作,与袁枚的《祭妹文》一同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C.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篇赠序,这是古代一种惜别赠言的文体,内容多为对对方的推重、赞许或勉励。本文借赞美退隐者的清高斥责了那些“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小人的卑劣行径,也传达了韩愈先生的归隐之志。
D. 《柳子厚墓志铭》透过柳宗元的为人和贬死穷荒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韩愈虽对柳宗元鸣不平,但全文主要是表达了韩愈对柳宗元遭遇的极大同情,对柳宗元为人、为文的高度赞赏。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①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郯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工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③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④,后竟与赵俱亡。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⑤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黜公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