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40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226400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缪爱明
学习指导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从唐王朝建国的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诗歌成就却最低。这是唐诗从陈隋追求形式美的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拓开诗歌天地的是高宗时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或表现从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明确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感情也变化了。他们冲破唐初宫廷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比较清峻。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更是高举起诗歌改革的旗帜,既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也在创作实践上完全摆脱了齐梁风气,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上存在的种种矛盾,显示了刚健的风骨,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同学们要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同时,要能从内容到形式上弄懂本专题的五首诗歌。具体说来,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下几点: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所抒发的离愁别绪及手法,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以及借早春美景来表达思乡的手法,杨炯《从军行》所表达的爱国热情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王勃《滕王阁》借滕王阁的冷落寂寞所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人生宇宙的思考和对游子思妇的深切同情。
鉴赏训练
1、请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物候” “新”在何处?对于新物候,诗人为何“偏惊”?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第二答:因为诗人是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答是“宦游人”也可)。第三答: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怀念中原故乡之情(答“归思”也可)。
评析:诗歌尽管是以形象表达意旨,行文有跳跃性,但是,内在是有抽象的逻辑关系的。我们赏析诗歌时要注意理清诗歌内在的因果联系。这类考查对诗歌基本内容理解的题目,一般答案可以直接取自于诗句。至于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尽管提问有时似乎针对的是是某一诗句,但是,答案往往要从全诗的主旨上去考虑。因为,主旨是中心,所有材料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本文表达主旨的词应该是“归思”。这是文眼。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