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30字。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4、  品味重要词语和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二、扫除文字障碍:
三、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1.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论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62年2月24日台湾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2.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四、整体把握,感知内容: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言教:①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②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罚我; 
身教:③在除夕之夜静对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不骂不怒; 
          ④她受气只忍耐着,忍无可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⑤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我的管教;②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③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谆谆教诲;要求严格,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可见,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阅读,列出本文的提纲来     
 回忆童年 ―― 回忆母亲―― 感谢母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