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周练(有答案,对应专题“祖国土”和“寻觅文言津梁”部分内容)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周练 
(对应专题“祖国土”和“寻觅文言津梁”部分内容) 
                     缪爱明 
2007-3-11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卷 
一、单选题(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湮(yān)没    浮想联翩(piān)    启碇(dìng)    疾恶(è)如仇  
B、讴(ōu)歌     数不胜数(shǔ)     沸(fèi)腾     悬崖勒(lè)马  
C、纤(qiàn)夫    连篇累(lěi)牍     湖泊(bó)      寡廉鲜(xiǎn)耻  
D、臧(zāng)否   人才济济(jǐ)      隽(jùn)秀     安步当(dàng)车 
1、C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更迭  峨冠博带  荫蔽  云蒸霞蔚 
B、变幻  震耳欲聋  委婉  高瞻远瞩 
C、伶仃  层峦叠嶂  赌搏  头昏脑胀 
D、愧怍  当机立断  逡巡  人才济济 
2、C  
3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B、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及至事过境迁,传统文化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是明日黄花,未老而先衰。 
D、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3 、C  
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碧油油的草色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生机啊!它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B、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赞赏和了解。 
C、我刚一拿出干粮,就听到远远近近尖利如锥子,烧灼如炭火,固执如钉的目光齐刷刷扫过来的声音。 
D、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 
4、C  
5 、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长江三峡》中,作者立足于“江津”号,乘船观景,定点观察,紧紧抓住三峡各自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 
B、《发现》以诗题的双重含义构思全诗,把作者对于祖国家邦的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独特的表现,情感一气贯下,感人至深。《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用自己的激情、真情去鼓舞那些流放者,希望他们相信未来、看到希望。两首诗都充满激情,直抒胸臆。 
C、《肖邦故园》的作者作为肖邦的同胞,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入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D、《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写于1979年,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发现了什么?诗人祖国的无限深情。本诗既有当代青年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的哀怨、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以往浮泛与“神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