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40个字。
作文与生活积累
大连开发区七中 董鹏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话语,以极其生动形象的笔触寄希望于教者: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应先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这一源泉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把“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下锅”。还记得刚刚接触新教材的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几乎等于空白,什么原因呢?那时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在走,一学期顶多格外布置一两个作文题目,所以觉得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每次学生作文只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查资料的罗列,几乎没有自己的情感,究其原因还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了学生生活情趣的迷失,使得作文教学几乎成了一潭死水。那么,如何才能让生活情趣走进学生的作文,开辟出一篇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我们在新的一轮教学中进行了一番探讨,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激发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为学生提供范文。
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作家们把自己的生活情趣的双眸对准人世间许多令人喟叹的事物,不断发现美,审视美,鉴赏美,升华美,创造美,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生活情趣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用文学化的视角去感悟生活,领会生活情趣。并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范文,像作者一样让自己的感悟及生活的情趣走进自己的作文。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第一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有《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学习这些课文,就应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我们在教授这一单元的时候,首先把朗读放在了首位,通过有感情的读引发学生的共鸣;然后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本单元课文结尾提升的独特方式,因为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从生活小事中悟出了人生的大道理,所以在叙事后对主题的自然挖掘很有特色。而这一点往往是学生写作中最难处理的一个环节。我们学生多数是叙事很流畅,但结尾的提升就不够自然,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究其原因还是对生活感悟不够。因此,在本单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