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人物祥林嫂和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环境。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造成祥林嫂悲剧结局的原因。
 教学难点: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读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闭路电视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背景(幻灯显示)
 《祝福》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是并没有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整个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势力的压迫之下;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然紧紧压迫着下层劳动人民,其中妇女所受的迫害尤为严重。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响亮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重要内容。
 《祝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作品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作品思想内涵博大深重,艺术形式相当完美,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杰出的传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一)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祝福”的繁忙景象。
   2.鲁四老爷——(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礼教的化身。
   (二)结局 祥林嫂在寂寞中死去。
 1.“我”与祥林嫂会见时祥林嫂的肖像
 2.流落街头、以讨饭为生的祥林嫂。
 3.祥林嫂的死。
 (二)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三个半月。
 1.	一次到鲁镇祥林嫂的穿着打扮
 2.	祥林嫂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