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陈 情 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晋武帝曾几次征诏,均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3、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补充解释:
1、臣以险衅(以:因)
2、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内:在亲族中、在家里。名词作状语)
4、臣以供养无主(以:因)
5、猥以微贱(以:而)
6、臣具以表闻(以:用)
7、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苟:暂且)(被动句)
8、至微至陋(至:极,最)
9、但以刘日薄西山(但:只、只是。以:因)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以是”的倒装。远:远离,形容词作动词)
11、皇天后土: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