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9张,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注意对课文重新审视,效果不错。教案约606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高海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观察能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2、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3.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4.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5.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6、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内容和有些难解词语的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介绍作者并释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学生已学过鲁迅的作品《风筝》,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 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2、注意字词: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鉴赏  脑髓  盔甲   蝉锐   .秕谷  锡箔  倜傥  拗人  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水开)   .拗过去(用力弯曲)  敛在盒里(放) 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