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7道题,约6830个字。
葛店中学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范志云
温馨提示:1、本卷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是阅读材料,卷二是答题卡;
2、答案必须写在卷二上;
3、卷一自己保存,卷二上交。
卷一
阅读材料一
走 出 地 平 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
够走出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阅读材料二
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四组注音中各有一处错误,请划出来并改正。(2分)
⑴捯(dào)气 荣膺(yīng) 骸(hái)骨 巉(chán)岩 ( )
⑵窒(zhì)息 休憩(qì) 云翳(yì) 荫(yīn)庇 ( )
⑶枭(xiāo)鸟 铸(zhù)就 倒坍(tā) 紊(wěn)乱 ( )
⑷沉湎(miǎn) 孱(chán)弱 馈(kuì)赠 刽(huì)子手 ( )
2、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划出来并改正。(2分)
⑴、中流砥柱 鳞次节比 蔚为壮观 万籁俱寂 ( )
⑵、引颈受戳 一泻千里 吹毛求疵 老迈年高 ( )
⑶、海市蜃楼 转瞬即逝 无缘无故 半身不随 ( )
⑷、提心吊胆 星临万户 不屑置辨 周道如砥 ( )
3、解释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⑵ 投诸渤海之尾 ( )
⑶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 ) ⑷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8分)
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
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⑶、 ,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⑷、举杯邀明月, 。 (李白《月下独酌》)
⑸、 ,儿童尽未征。 (杜甫《羌村三首》)
⑹、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⑺《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 这句话。
⑻《愚公移山》中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依据是
5、有这样一条手机短信:“不是所有的花都带刺,可玫瑰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树都挺拔,可白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傻瓜都将这短信看完,可你做到了。恭喜你!”请改动画线句的内容,使之成为一句祝福语。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4分)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⑴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