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 试谈新课程要求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考查的有机统一
南京市江宁中学(211161) 张晓明
当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遇到的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就是平时在阅读教学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教的东西,考试却很少涉及。这就很容易造成“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无趣”的难堪局面,很容易带来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景况。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试图从教考统一的角度进行一番尝试。
一、寻求共同点切入
若要实现阅读教学与考查的有机统一,首先应该弄清新课程要求下教些什么与考些什么。只有明确教与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寻求教考的共同点,才能有机的实现教考的统一。
比照《课标》“阶段目标”中“阅读能力”要求和“阅读评价”要求,我们发现,除一般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之外,二者在阅读能力上还有许多共同点,按照文本构成的要素、阅读教考的过程和规律,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见下表)。寻求出阅读的教考共同点,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些共同点进行教学和考查了。
文本要素教考环节教考要求教考要点
写了什么整体性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文章思路
理解性阅读深入理解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要点概括
怎么写的赏析性阅读赏析揣摩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用词效果
探究性阅读
质疑探究内 容
形 式
为什么写体验领悟情感熏陶
思想启迪
审美情趣
二、依据共同点教学
依据教考共同点,我们不妨将阅读教学设计成这样几个环节:整体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赏析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感悟性阅读。通过这几个环节来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
(一)整体性阅读——整体感知
当我们读罢一篇文章,它总会给我们留有一些综合的印象,这种印象有如下一些:
1、主要内容——文章谈的是什么事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抒发感情。
2、立意——文章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3、构思及手法——文章作者实现立意的手段、技巧有哪些。
4、作者思路——文章从始至终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段落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如果一个阅读者,每读一篇文章前都带着这样一些去求解,或者在读过一篇文章后都能回过头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他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便是理性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读者若能将上面这些东西真正搞懂,许多看似深奥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整体把握文章是阅读的第一步。这一步中,应该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全貌,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
1、感知文章的全貌
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先浏览一下文章,对文章的信息做一个大体了解,留一个对文章的总体印象,这就是对文章全貌的感知。感知是对文章总体的把握,是理解分析文章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文章的总体、概貌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