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00字。为《北京考试报》特邀系列稿件,《200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点津》第五、六讲,对高考语文各考点精要点拨。
《北京考试报》系列稿件:
《2007年高考语文复习点拨》(北京卷)
第五讲: 突显理性 规范表达
——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北京新源里一中 陈中复
高考语文(北京卷)“语言表达”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运用修辞。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的意义是通过对语言进行有效的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表达效果,也就是说不但语言表达得对,而且要求表达得好。四者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语言准确、简明,是句子本身的问题。“准确”的含义是“没有偏差地反映主客观情况”,使语言表达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强调的是语言的确定性,因此,解答准确题时要本着“没有偏差”原则,讲究语言表达不走样;“简明”的含义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表达时不出歧义,使意思表达得简要明白,避免误解,实际上强调的是语言的清晰性,解答简明题时要本着“必须保留”原则,可有可无的就“无”;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文意衔接自然。语句排列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层次清晰,主次分明。“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答连贯题时,要遵循句子组合的两条规则:一是语法规则,一是表意需要。两者紧密结合,随具体语境各有侧重,但表意需要显得更为重要些;得体,则是句子和语境之间的问题。是指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之符合表达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要求。既要注意表达方式、交际目的、场合、对象、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语言得体涉及的面较广,它不仅是语言形式问题,也和人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知识背景、情感气质等因素有关。要使自己的语言得体,对以上各方面都不能忽视。还要使每个考生明白:“得体”的“体”,指的是语体,而不是文体。
近年高考北京卷语言知识运用(客观题)一般设6道题,赋18分;语言表达(主观题)设3道题,赋12分,两部分共计30分,占全卷总分的五分之一。语言知识客观题,一般安排在第I卷。第一大题中的1—6题,题目稳定平实。语言表达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