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生命伦理观下的交锋(实录+反思)
——《我的呼吁》课堂深度探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 高一年级)
史怀哲在《我的呼吁》提出了“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态度”的新型伦理观。仔细对比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之后,我猛然发现在对生命伦理的理解和态度上,存在着惊人的差异和冲突!存在着巨大的解读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深度探索——
师:那我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这篇演讲词,有一个词语被作者反复提及,出现的频率最高,是哪一个词?
生:(齐声)是伦理。
师:好,是伦理,文中说的是什么伦理?
生:生命伦理。
师:同学们对“伦理”这个词熟悉吗?
生:不熟悉。
生:熟悉。
师:不管熟悉还是不熟悉,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你认为生命伦理是什么?
生: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标准。
生:人与一切生命相互的关系。
生:人与一切生物相处的准则。
师:同学们听出刚才发言的同学的意思吗?有差异吗?
生:有差异,多了“一切”。
师:要不要这个“一切”?
生:要。
师:哪一个说法才是原文的意思?
生:第一段,“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是“一切”。
师:这个“一切”有什么意义吗?
生:说明这个准则是对所有的生物而言,没有例外。
师:那这个“一切生命”当然包括我的喜爱的大熊猫,它不包括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生:当然包括,因为是对一切生命,老鼠也是生命。
师:不错,包括,它是对一切生命而言。这点重要吗?
生:当然重要。因为我们平时就不是这样理解。
师:那么,作者对这个准则的态度是什么?
生:尊重。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词典来,查一查“伦理”这一个词,看看词典里是怎么解释的?
生:查好了。
师:词典里是怎么说的?
生: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
师:是这样说的吗?
生:(齐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