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70字。一套关于亲情的记叙文写作素材和时文阅读,荡人心魄!
第一编——亲情如灯
编辑:王志国
【前言】
在落日的黄昏,在漫漫的长夜,在风雨敲窗之际,在大雪纷飞的时刻,在清茶的蒸气袅袅腾空之时,看亲情如不灭的长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温暖,让我们的心灵变得虔诚,让我们的双眼在朦胧的泪光中读那一份被忽略了许久的亲情之爱,让这份上苍赐予我们的血脉之情——再一次荡涤我们的思想,再一次敲打麻木的灵魂,再一次覆盖我们吧!
——编者
父亲 刘鸿伏
这许多年来,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乡下的老父亲为此很是自豪。父亲只能写写简单的家书,并不懂得文章。但他向来很迷信那些能写会算的文化人,他把他们与旧时的举人、秀才一并称为“文曲星”。因此,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希望从那些阳春的农夫、打鱼虾的渔人或瓦匠、木匠们艳羡又敬畏的眼神里获得一种安慰。哦,我那乡下的老父亲,我那瓜棚柳巷总爱谈说树精狐仙的老父亲,其实,我那些拙劣的文字,在面对土地一样宽厚纯朴的你的一生时,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因为它们而感到欣慰,我却如此深刻的感到一种悲哀。写了那么些自己也觉寡味的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也应该写一写你呢?你是这样崇拜土地与文化,我也一样崇拜文字和父亲。其实,我并没有一时一刻忘记。这十多年来,在许多落寞失意的时刻,在客地清凉的鸣箫中,父亲一生中许多的片断和故事,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的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独自一遍遍的体验人生的凝重,生命是悲苦欢娱以及至善至美的人间亲情。那些时候总是想着回归父亲的怀抱,重温往日的田园梦境。但不能。
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
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而我却离开了土地,那是十年前。当时一个算命的瞎子预言我将来一定会客死他乡。父亲便凄然,说:“鸿儿,有朝一日你也像父亲这般老时,就回乡下住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了,就会想念故乡呢。”
我黯然。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