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10个字。
组别:初中
《犟龟》教学例谈
辽宁省绥中县逸夫学校七年级语文李玉玲
童话——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具有丰富想象的,专为孩子们而创作的虚构故事,多少年来,它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去读它、讲它,也使他们从故事人物的真、善、美,假、恶、丑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童话的特点,让学生成为它亲密的朋友,在与它“零距离”接触中,自然营造出一种“现场感”,创造出一个语言训练场,吸引着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受到熏陶与感悟,使得文本内外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德国作家米切尔· 恩德笔下的《犟龟》是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它也给我带来了下面的实践与感悟。
一、共读同析,走近《犟龟》
讲授《犟龟》第二课时时,我在学生完全进入情境之后,以课件中“小乌龟的话”向学生抛出问题,激起学生编创课本剧的愿望。当时大家真的是热情高涨,好象这是挥笔而就的事。但光有兴致哪成呢?到底什么是课本剧?怎样动笔?这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呐!于是我就以蜘蛛与乌龟相遇的场景为例,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乌龟与蜘蛛各自不同的特征,之后让学生欣赏这段的课本剧的录音,并用大屏幕播放动画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那一张张渐渐露出笑容的脸,
我就知道他们已经找到了编写课本剧的金钥匙。于是我趁热打铁,问学生,编写课本剧的秘诀是什么呀?大家争先恐后,有的说要与课文情节基本符合;有的说要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写它们之间精彩的对话;还有人补充说一定要有动作和表情……此时的同学们正以审美者的视角发现着,体验着,他们不再是教材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与文本的碰撞已经激发出精美的火花。
二、个性改编、走进《犟龟》
精美的火花一旦燃烧起来,一定会更加灿烂,于是,我适时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各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直接编排,或先动笔形成剧本。总之,是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童话中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