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90个字。
诗  两  首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5.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